潭柘寺
潭柘寺是一座佛教寺廟,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(qū)潭柘寺鄉(xiāng)是4A級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,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(hù)單位它創(chuàng)建于西晉(307年)北京最古老的寺廟,有1700多年的歷史。寺廟建筑保持明清風(fēng)格,是京郊最大的古代寺廟建筑群。
潭柘寺原名嘉福寺,為民所有'潭柘寺先來,后建燕京城'說起來,經(jīng)歷了北魏和北周兩次“滅佛”它沒有 直到唐朝才興盛起來唐朝以后,宋、元、明、清朝,清朝是潭柘寺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,由康熙皇帝命名'岫云寺'因寺后有龍?zhí)?,前有柘樹,故名潭柘寺?/p>
潭柘寺的主要建筑可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,中路是大型寺廟組成的中軸線,東路以四合院式建筑為主,西路是佛寺和三座獨(dú)立殿堂的結(jié)合體。主體建筑有牌樓、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毗盧閣等。潭柘寺占地2.5公頃,寺外占地11.2公頃,加上周圍的森林和山野,總面積為121公頃。
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
初建時間
潭柘寺的初建時間一直存在爭議根據(jù)史料,有兩種意見第一,它建于晉代據(jù)碑文記載,這一觀點(diǎn)最早見于清代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吳《岫云寺蓮池記》題詞“在羅后嶺金悅的賈府和唐越的龍泉都有一座叫潭柘寺的寺廟”這種說法最早見于古籍中的劉東、于一正《帝京景物略》年錄制“先有潭柘寺,后有幽州”另一種說法是潭柘寺建于唐代的高宗、從中宗到武則天早期美國政府(650-697年)持這種觀點(diǎn)的人認(rèn)為,潭柘寺創(chuàng)始人華嚴(yán)禪師的頭銜是在佛教里“華嚴(yán)宗”相對繁榮的唐朝皇帝高宗、出現(xiàn)在中宗到武則天時期之后,還有其他史料記載“寺廟起源于唐代,集中在金大鼎統(tǒng)治時期”的記載。
潭柘寺建于金代的傳說影響很大,至今很多地方還在使用。從晉代到金代,潭柘寺一直處于傳奇狀態(tài),沒有任何傳世物證。金代以后,潭柘寺建成,金世宗賜寺命名為龍泉寺,再到元代、明代、到了清代,潭柘寺的發(fā)展基本清晰。
寺名更替
潭柘寺始建于西晉(307年)原名嘉福寺,唐代更名為龍泉寺,晉代的榆次寺名為大滿居士。明代,龍泉寺卡夫卡寺等舊名相繼恢復(fù)。清代康熙皇帝親筆書寫楷書“敕建岫云寺”,改名為“岫云寺”但由于寺后有龍?zhí)?,山上有柘樹,所以人們一直稱之為“潭柘寺”
悠久歷史
潭柘寺建于佛教傳入中國和北京的初期,發(fā)展緩慢后來經(jīng)歷了北魏和北周兩次“滅佛”它沒有 直到唐朝才興盛起來。唐朝會昌年間,唐武宗人李嚴(yán)信仰道教在道士趙貴臻和權(quán)臣李德裕的鼓勵下,唐武宗下令在全國范圍內(nèi)摧毀佛教。潭柘寺也因此荒廢。遼代時,由于幽州地區(qū)法家興盛,禪宗發(fā)展緩慢,潭柘寺香火衰落。唐朝武則天萬歲(696—697年)在幽州巡撫張仁元的支持下,華嚴(yán)和尚在潭柘山上造山重修寺廟,潭柘寺有了一定規(guī)模。
金代潭柘寺是其復(fù)興時期據(jù)記載,晉代熙宗時(完顏覃)1141年,他去潭柘寺拜佛時,金熙宗撥款對潭柘寺進(jìn)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整修和擴(kuò)建、皇族爭相效仿?,F(xiàn)在潭柘寺里有阿津王朝“釋延明海韻禪師s塔”和“光輝同里禪師塔”兩座磚石佛塔,還有“故了公長老塔”和“政言禪師塔”石體僧塔兩座。大定年間,皇太子萬艷云公代其父金世宗萬艷雍前往潭柘寺燒香拜佛當(dāng)時的住持和尚于沖禪師寫了一首詩 quot《從顯宗幸潭柘》quot為了這個目的,描寫當(dāng)時的盛況,和金明昌住了五年(1194年)刻成碑立于寺中,此碑猶存,嵌于金剛延壽塔后臺崖。潭柘寺的主人廣惠同里禪師在明朝廷的支持下對寺廟進(jìn)行了大規(guī)模的修繕。
忽必烈的女兒妙言公主在元代出家,潭柘寺成為皇家道觀。相傳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言公主生于潭柘寺,老于潭柘寺現(xiàn)在潭柘寺下塔院有一座高大的磚僧塔,上面有題詞“妙言大師之塔”據(jù)《寺志》介紹,元代潭柘寺的名僧是瑞云艾禪師、雪磵禪師、柏山智公禪師。
明朝時,潭柘寺由朝廷出資多次修繕。阿明皇帝的謀士姚在潭柘寺潛心修行日本和尚吳經(jīng)常討論佛和■義跟姚在一起明命吳整頓寺院自明鄭桐三年起,潭柘寺開始大規(guī)模修建,并在皇室的支持下,擴(kuò)建了佛寺,使得潭柘寺基本上有了今天 的規(guī)模。明代以后,潭柘寺成為北京人春游的固定場所“四月潭柘觀佛蛇”已經(jīng)成為北京人民的傳統(tǒng)民俗,每年都在潭柘寺舉行“浴佛法會”蓮池大會”龍華圣會”在等待佛事盛會的時候,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流浪僧人善男信女蜂擁至潭柘寺,如風(fēng)云。
有清一代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林興潭柘寺多次,影響力達(dá)到頂峰。清康熙皇帝葉璇擴(kuò)建并振興潭柘寺,多次入住潭柘寺??滴跞?,康熙視察修繕一新的潭柘寺,為山門題詞“敕建岫云寺”,潭柘寺改名為“岫云寺”據(jù)《寺志》介紹,潭柘寺從清康熙三十一年大規(guī)模修繕到清末光緒年間,備受朝廷青睞。
1929年,蔣介石視察潭柘寺,加強(qiáng)警衛(wèi)。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潭柘寺的當(dāng)權(quán)僧人與侵華日軍關(guān)系良好,寺廟受日軍保護(hù)。民國時期,吳、蔣介石參觀了潭柘寺,給了一些保護(hù)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潭柘寺因主管僧人與日軍交好而免于戰(zhàn)亂。解放后,人民 美國政府將潭柘寺移交給北京市園林局管理,并對寺廟進(jìn)行了修繕,使其成為一個觀光公園。
地理環(huán)境 編輯本段
潭柘寺坐北朝南,背靠寶藏珠穆朗瑪峰,四周是九座馬蹄形山峰,潭柘寺古寺建在寶藏珠穆朗瑪峰南麓。 潭柘寺的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了當(dāng)?shù)氐淖匀画h(huán)境寺廟在半山腰,大殿依山逐級升高。寺外有上下塔院、東西觀音洞、安樂延壽堂、龍?zhí)兜缺姸嘟ㄖ途包c(diǎn)。
建筑特色 編輯本段
潭柘寺規(guī)模宏大,占地2.5公頃,寺外占地11.2公頃,加上周圍的森林和山野,總面積為121公頃。北京故宮9999間半,清朝鼎盛時期潭柘寺999間半現(xiàn)在潭柘寺共有房屋943間,其中古殿638間建筑保持明清風(fēng)格,是京郊最大的古代寺廟建筑群。
潭柘寺的主要建筑可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和中路是大型寺廟的中軸線,主要建筑是廟前牌坊、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三圣殿(已拆除)和毗盧閣等。東路以四合院建筑為主,有住持 的庭院、延清閣、行宮院、萬壽宮和太后宮。西路建筑由一座高基座的佛寺和三座體系獨(dú)特的寺廟組合而成,其中包括冷艷壇、戒臺大殿、藥師殿、文殊殿、祠堂觀音堂西南齋、寫經(jīng)齋、大悲壇等院落。
還有其他建筑和經(jīng)典,如潭柘寺的劉備亭、竹林、佛塔等,潭柘寺入口外的南坡上還有各朝代豎立的大大小小的佛塔,分上下兩層、下塔院。
寺廟布局 編輯本段
潭柘寺大致可分為三部分,中間道路上依次有牌坊、白石橋、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和毗盧閣;東路有方丈院、延清閣、流杯亭、行宮院和舍利塔;西路有觀音寺和石魚。
牌樓
中軸線的最南端是一座巨大的木牌樓,形似三樓三室四柱,上覆黃色琉璃瓦,檐下飾斗拱。過橋后,既是山門,又是磚石結(jié)構(gòu)。斜頂山有三個寬面和三個券門,都是用漢白玉雕刻的,在明室的中間掛著一塊匾,是康熙 英國皇家鋼筆“敕建岫云禪寺”
天王殿
山門后是王者殿,寬3間綠色玻璃歇在山頂,屋檐下裝飾著斗拱國王廟前兩側(cè)有鐘樓和鼓樓。天王廟左右兩側(cè)供奉著4尊高約3米的巨型雕像“四大金剛”彩繪雕像,東方是一國之君,手持琵琶;南方是增長之王,手持利劍;西方是大眼睛的國王,手里纏著龍;北方,有天王,右手拿傘,左手拿銀鼠。
大雄寶殿
國王的背后 s殿是大雄寶殿,是全寺最大的建筑寬5間,黃色琉璃瓦,綠色鑲邊,上下檐飾斗拱。上下檐上各掛一大塊金匾,上檐為“清凈莊嚴(yán)”,下檐為“福海珠輪”,均為乾隆所書。廟前有寬闊的平臺,四周用石柵欄圍著,有漢白玉吊梯供上下。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,背后有燈,背光上雕有大鵬金翅鳥、龍女、獅、象、羊、火焰圖案等,佛像下方是石制須彌山,左右兩邊分別是阿難、迦葉像,清代遺物。
毗盧閣
三廟后面是毗盧亭,也是中軸線上最后一座亭式建筑。7個房間寬,上下兩層。下室有5尊木質(zhì)彩繪金菩薩。大廳里有一塊乾隆皇帝寫的大匾“圓靈寶鏡”和一副“寺枕龍?zhí)叮咦嬷髅罘?;山與禿鷲嶺相連,九峰蔥蘢”的楹聯(lián)。廟的上部是三佛,下部是六角須彌山。
觀音殿
觀音寺是潭柘寺最高的建筑,位于左道最北端,有三個開間、歇山式,高41尺,深49尺,寬6尺大殿屋頂鋪著黃色琉璃瓦,前面有一個平臺,四周是漢白玉欄桿,大門由乾隆皇帝懸掛在額頭上:蓮界慈航匾額。大殿正中,有一尊觀音菩薩像,是用黃金彩繪的。觀音像兩側(cè),立著龍女和散財童子。
流杯亭
劉備館位于東路宮院內(nèi),是一座獨(dú)具特色的翠竹流水景觀建筑、碧瓦朱欄。懸掛在劉備館的是一支干龍御筆“猗玕亭”橫匾和亭臺的中央用漢白玉雕成一條水道,形似南方的水龍頭、看起來像只老虎它的頭在北邊,把山泉引到溝里。劉備館的水箱大約有10厘米寬你可以把玻璃放進(jìn)水箱,隨水漂流人們可以坐在水箱周圍,拿一個杯子來喝、吟詩賦詞。是一處娛樂之所。
祖師殿
祠堂位于觀音堂西側(cè)相傳唐代的華嚴(yán)禪師和后唐的追隨者禪師都在此佛堂中示寂,故名為祠堂。大廳三面墻上掛著十幅清代潭柘寺住持的畫像,是第十代律師、第十一代梁海律師、第12代光復(fù)律師、第十三代尹姬律師、第14代朱元律師、第十五代振昌律師、第十六代元奎律師、第十七代普德律師、第十八代慧寬律師、第19代春月律師生前的樣子。每幅畫像的空白處都有一首贊美詩。
塔院
潭柘寺周圍有許多1000多年的佛塔,位于山門外的南山坡上、下寶塔最集中由于年久失修,現(xiàn)存的是潭柘寺前的上塔、下塔院,據(jù)統(tǒng)計,有75座佛塔被保存下來,由于朝代不同、墓塔主人的地位不一樣、下層佛塔的佛塔形狀各異、風(fēng)格不一。僧塔的出檐有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三種,層數(shù)越多,墓塔主人在佛教中的地位越高。潭柘寺現(xiàn)存塔中,塔最高、金代大定十五年檐數(shù)最多(1175年)廣惠同里禪師所建的塔,共有九層。根據(jù)形制和朝代,大致可分為金代佛塔、元代僧塔、明代僧塔、清代僧塔。
舍利塔
潭柘寺東路綜合體后面有一棟高樓、白佛塔,俗稱佛塔,原名金剛延壽塔,由景悅國王朱展堂建于明朝第二年(1437年)這座佛塔是按照喇嘛廟的風(fēng)格建造的它是一個蹲伏的身體,下面有一個亞洲形狀的須彌山,上面有三個環(huán)形的鉆石帶,一個高聳的圓錐形寶塔有十三個環(huán)形帶(象征著佛教徒所說的十三天)寶塔頂部有一個象征性的日子、月、明星飾品總是超過5英尺高。
古寺四寶
潭柘古寺有“ 四寶” , 一個給“ 畫祖” , 兩個人“ 自油柱”三是三三三五六,三三三五六“ 白石堂佛”三三三五六,三三三五六四是“ 石魚” ,其中大雄寶殿占了兩個“ 畫祖” 和“ 自油柱” 。畫祖”正殿的東墻很大“指畫”壁畫。自油柱”是佛像前原有的兩根柱子每到春秋兩季,柱子本身就會滲油,故名“自油柱”此柱康熙三十三年毀于火,不復(fù)存在。
同時還有將“寶鍋”和“石魚”作為古廟的第二件寶物,“寶鍋”It 國王面前有一個銅鍋的宮殿;石魚”掛在寺內(nèi)龍王殿門廊上,遠(yuǎn)看似銅質(zhì),三三三五六擊之下能發(fā)出清脆的音樂。
有一個銅鍋,直徑1.85米、深1.1米,是和尚做飯用的。這個壺原來在東跨院北室西室,那里有一個直徑4米的更大的壺、It s 2米深,熬粥要16個小時,一次能放10米的石頭。因為鍋底厚,文火慢燉,煮出來的粥又粘又香。
潭柘寺觀音殿西側(cè)有龍王殿,前廊有石魚,為1.7米、重150公斤,看起來像銅,其實是石頭敲擊時它能發(fā)出五種聲音據(jù)說是南海龍宮之寶,龍王送給玉帝的。
柘樹
據(jù)《寺志》報道,潭柘寺山上以前有很多柘樹,現(xiàn)在只有牌樓西側(cè)的幾棵留作供人觀賞。柘樹為??菩棠净蚬嗄荆募鹃_花,雌雄異株,頭狀花序粗壯,腋生,果實形似桑葚,圓形,可食。木材堅硬致密,為名貴木材據(jù)說潭柘寺的橘子皮可以治不孕,人們爭相剝,導(dǎo)致潭柘寺山上的柘樹被毀。
二喬玉蘭
潭柘寺著名的古樹有“帝王樹'高度30多米,樹齡1000多年,是潭柘寺的標(biāo)志性景觀之一。潭柘寺二喬玉蘭種植于明代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也是朝廷贈予的花木,極為珍貴。寺中的玉蘭為紫、白玉蘭和雙色玉蘭在北京很常見、黃玉蘭,這個紫色是白色的、二喬玉蘭有兩種顏色的花是極其罕見的這樣的古二喬玉蘭,北京遍地都是恐怕只有在潭柘寺才能看到,潭柘寺是北京一絕。
帝王樹
在大雄寶殿和潭柘寺毗盧閣之間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銀杏樹,據(jù)說是遼朝所植“帝王樹”相傳為乾隆皇帝所名,已有千年歷史。東邊的一個高30米,圍著6個人左右,樹冠遮住了大半個院子現(xiàn)在是郁郁蔥蔥、生機(jī)盎然。其西側(cè)有一顆“配王樹”也是銀杏樹,后來被培育出來。
進(jìn)香古道
自晉代以來,潭柘寺香火鼎盛,特別是自明代以來,潭柘寺成為北京百姓春游的固定場所。潭柘寺古道縱橫交錯,有些是由皇室或政府資助的“御道”或“官道”有的是由香會、朝圣者和其他人籌集資金來建造它“香道”有的是富賈、由一家運(yùn)輸貨物的公司建造的“商道”還有的是焚香拜佛建的“軍道”等等。潭柘寺有五個著名的古代朝圣地,即:鹿潭古道旁潭古道新潭古道門屯古道王坦古道。鹿潭古道是從北京通往潭柘寺的一條主干道這里原本是一條山路,路面質(zhì)量很差,清廷出資將其拓寬平整。
潭柘十景
潭柘寺十大著名景點(diǎn)包括平原紅葉、九龍戲珠、千峰拱翠、萬壑堆云、殿閣南薰、御亭流杯、雄峰捧日、層巒架月、錦屏雪浪、飛泉夜雨。
開發(fā)保護(hù) 編輯本段
1957年10月28日,潭柘寺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。
1959年,直通潭柘寺的盤山公路建成,來的游客越來越多。潭柘寺在文革中被毀1978年至1980年,政府撥款修繕潭柘寺,并于1980年重新向游客開放。
1997年僧人入寺,潭柘寺被恢復(fù)為宗教活動場所,佛教活動主要在大雄寶殿舉行。道長大師去當(dāng)監(jiān)工,多次花錢維修大雄寶殿和修復(fù)佛像。
2001年6月,國務(wù)院確定潭柘寺為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。
2003年夏天,潭柘寺舉行了一系列慶?;顒樱瑧c祝建寺1696周年。據(jù)考證,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(307)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(rèn)可。
2007年9月9日,潭柘寺舉行了隆重的建寺1700周年慶典。
附件列表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(xué)等領(lǐng)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(guān)領(lǐng)域?qū)I(yè)人士。